疫情发展速度为何出乎公共卫生专家的判断 「疫情发展」

更新时间:2023-05-13 08:41:14来源:搜狐

笔者是用语音输入法,有文字段落和其他错误,笔者后期会做整体修改。文中所引用的一些数据来源于网络正式期刊或者正规的媒体。

曾光先生是我们国家著名的防疫专家,昨天这个发言一定会引起很多人的思考。

这总算有一个正常的科学家承认了这个事情,盲目乐观和盲目悲观的人,你总要去面对高峰期的。人们不怕放开,就怕一部分人说了不科学的话。

出乎公共卫生专家的预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出乎了他们什么样的预料呢?因为他们建筑的很多预测模型,是不是真的是科学的?

前几天我有2篇文章警告过用严格防疫的数据去判断放开以后的疫情情况,非常不可取,今天曾光先生的发言,让我很感慨。

B5.2的R0值大概是18.6左右,当然这个数据可能有不同的认知。 BA2就是沿海某城市类型的病毒,大概是13.3,我们最初的新冠病毒是3.2左右。德尔塔是5~8。实际上Ba5系列(包含bf7,他是BA5系列的一个子集)到来的时候。它的传播速度相当于一个德尔塔,再加一个沿海某城市疫情ba2的病毒的总和。

在这里我想让普通人民群众知道的道理是,BA5.2的传播速度惊人。

作者在疫情期间多次谈到r0值的问题,并且在20年2月份,在一个悟空回答问题中也谈到了相关的概念问题,当时我判断的R0值大概是2.7左右,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当时判断这个值是为了判断第1例病毒到底产生在什么时候,r0值的相关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市面上发现了10个人,结合一些相关信息比如上下的传递关系,你甚至可以判断出他们发展了几代,什么时候是第1例出现的。为什么要做这个呢?为了证明新冠病毒不是发源于我们这里,而是来自于其他地方。

一些城市用Rt值来判断疫情的发展状况。

可能你要参考的数学模型就太多了,比如说一个地区的戴口罩率,南方和北方的差别很大。奥密克戎适应温度的因素。当地防疫松紧的问题,病毒类型的问题。多个变异族共存的问题。实际上rt值的判断非常不好判断。甚至我认为很多情况并没有考虑进去。在这种情况下不如用R0值做的最大化估计。

为了让你有形象的看法,咱们举个例子假定一个人每一个人碰到18个人以上,在他们互相不佩戴口罩的情况下,每天他可以感染18个人。问题是奥密克戎ba5系列在感染以后12个小时就能产生排毒。并且在24小时内就能产生感染,那么在第三天的时间他就变成了,324人,第4天呢?您可以大概算一算,我只是让你形象的理解这个例子,具体的情况没有这么多,也不可能是这种算法,但你要明白的是我们估算r0值或者rT值加上人为干扰的因素,这个值就会变得很小,相反开放的程度越高,这个值就越大,你只需明白这个道理就行了。( Rt值和R0值的计算不是上面这个例子,这只是为了让你形象理解,千万不要把它当做科学的证据)

其实我很想请教曾光先生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在社区筛查中CT35~40之间的人,我们把它称之为确诊感染者,但他们又不属于真正的阳性,自从上海疫情期间,我们有了新版规定的时候,把CT改为35的时候,比如大于35和小于35的标准,问题是C35~40之间的传染性估计不足,因为BA2的相关情况和BA5的情况产生了千差万别的区别,科学院人物忙着搞国际开放,却忘了CT35~40之间的严重性。比如乌鲁木齐地区是两次疫情防控阶段,第1次和第2次关于社区筛查的标准是什么?我不太清楚。但CT定义的变化造成了一些很困惑的问题。一个人CT是37,按照国家规定它就是阴性,可你为什么要隔离他呢?群众有这个疑问很正常呀。科普工作者忘了告诉人民群众,病毒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以阴阳去判断一个人的隔离与否。

改变了ct标准,但一个人的生理特性和传染性是不能被改变的。这就如同规定38度是发烧,你现在规定39度才是发烧,可是38度的人他依然是发烧的,不能因为你改了一个规定,而忽略了在这个区间范围内的人,依然该发烧的就是发烧。搞国际接轨有利于国门之间的快速往来,但有问题的是??你的标准来了和病毒变种中,关于CT35~40之间的人被称之为阴性,有传染性的依然有传染性。

这个问题我作为请教并不代表质疑。

在这里您一定要清楚的是中国的防疫方法在前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是典型的物理性防控,在这种情况下取得的防疫结果不能用于任何放开后的情况,两者截然不同。部分专家在放开后以国内以前严格防疫的情况做参考是失去了科学判断力的表现。

如果有人继续引用我们严格防疫下取得的各项防疫成果,用于现在放开的各种状况的描述是严重的,缺乏科学精神。

其实一句话,实事求是的描述这场疫情带来的危害,以及在出现高峰时段的时候,我们的应对方法出现的各种情况,不要去回避,更加不要用一些在严格防疫期间取得的数据去预测一个放开后的社会疫情的状况。

高峰期到来的时候有伤亡,必然是一个事实结果。谁也不想这样做,但他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高峰期到来的时候,各地的医疗系统挤兑拥挤现象,可能也不会避免。我希望咱们尽量避免这个医疗系统拥挤的问题,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做好各种预案,事实上各地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想法,正在推进这个问题,速度要加快。

国家对方舱的改造让他们拥有治疗的职能,这个做法是预测到这些方面的产生。我们现在每个地区基本上都没有进入过高峰,包括北京也没有进入高峰,基本上都在前期过程。当你是轻症的时候也不需去医院,就是让出医疗通道,让重症和中症以上的患者及时就诊,至于药品挤兑方面的问题,权力部门要深刻的介入,让人人能买得起药,买的上药这个群众是做不到的执法机构才能做到。

现在说别的已经晚了,我的建议是

1

在人群聚集的时候,人人严格的佩戴口罩,当然他不戴口罩,你也没有什么法律约束性,其实很多人都期待一部口罩法。

2

在人群聚集的时候,不要用你的手去触摸你的眼睛和鼻子,进入安全区域的时候用消毒液消毒手部以及身上,

3

有症状的感染者,要懂得自我约束,不要做什么带病工作的事情因为他最长的隔离时间也大概就是十天,10天不会影响一个人的生存吧?

4,一个人自己感觉自己换了新冠,有发烧感冒的症状的时候,家里面有老人尽量和他们远离,毕竟咱们的亲人很重要。

5,放开期间大部分的所谓小铁人,要面对不同的变异株,铁人这个概念已经没有那么铁了

阳性痊愈之后依然有被感染的可能,这是因为各地同时出现了不同的变异株,不要害怕这个事情,既然已经选择了放开。就要面对,在这种情况下谈到铁人的问题没多大的意义,因为多次感染也有可能成为概率事件。

各地进入高峰期的时段是不相同的。因此全国各地,在不同的时段出现医疗方面的拥挤问题,也是可以预见的,防疫是一个综合学科的体现,计算机专家和数学家对疫情前景的预测要做得相对准确一点,除了大数据支持模型之外。对各地的r0值,rt值的预测有助于解决疫情的问题。

目前国内流行的病毒是BA2系列,ba5.2 bf7 ,xbb和bq可能有一些地区已经发生,不要对这个事情进行过度的恐慌,他们毕竟都属于奥米克戎毒株。但他们带来的症状是不同的,比如bf7系列,和BA5.2系列可能在症状表现上多数有不同的表现,医学专家要告诉人民群众真实的症状反映,不要过度的宣传小感冒之类的话,我们的目的是让人民群众重视这个病毒。

咱们现在走的路就是欧美走过的那条路,但我们有优势的地方是疫苗注射率比较高,戴口罩的人相对也比他们高,但即使如此,我想说的是随着高峰期的到来,我们需要一个心理承受力的问题。

讲到明年过年的时候是团圆年的问题,我想这个话没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如何团圆的问题,第2个问题。病毒在变化的过程中,它要进行自我选择,他会选择那些传播速度比较快的方式继续存留下去,产生新的变异株,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中国人群数量化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不要做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万事皆有可能。

但是即使从一般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一个病毒,他如果病症比较重,那就说明病毒的浓度和毒性比较强。为了积累一定的浓度,必然传播时间比较慢。而我们纵观病毒的发展,是他们从几天之内形成感染到12个小时内产生排毒感染,这说明病毒在不断的推进进化速度,但它的毒性是越来越弱,这也是一个趋势。

如果有一天新冠病毒发展成在几个小时内就能产生排毒,并且形成感染,不要觉得他是坏事,他反而是一件好事,都没有形成一定浓度的时候就排毒,即使传染了,这种病毒的危害性不会有多大。

我不喜欢网上一种结论,什么结论呢,一个人在网上说自己的病情很重,另外一个人说他胡说。还有一种人说自己的病情很轻,有人就持怀疑的看了,不管你是躺平的还是完全清零派,实事求是的尊重对方的说法,这很难吗?社会恐慌层面是怎么产生的,互相说着夸大的话,互相说这缩小的话,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格性格,他的眼睛会观察到一些发生在周围的一些问题,不要试图去说服对方实事求是的描述疫情间发生的事情这就够了,你夸大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你缩小更加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中国减少死亡率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高普及率的疫苗注册,这个应该是世界第一流队伍。

疫情高峰期到来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心理承受能力的问题,一个人有了经历,自然就有了发言权。我们都希望这场疫情赶紧快快的离开我们,最终我们要靠科学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些科学人物前后表达的观点相互矛盾,但网络是有记忆的,曾光先生的发言,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科学家该有的科学品质,实事求是的描述,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各种疫情状况,这是一个伟大的科学人物说出的最符合科学现实的话,根据实际情况去判断疫情,并且利用科学工具去判断疫情的走向。

有人多次在我的回帖下问我,你到底是主张,清零呢还是放开呢?我想我们现在谈论这个问题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这么多患者产生的情况下已经回不到过去了,回到过去的首要标准就是健康者比患者的人数要多,并且在中国多地有健康区域,现在已经缺乏这个基础了,能找到的健康区域屈指可数,经过这段时间的放开这个数据比例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谈论放开或者严格防疫,不如谈谈放开以后的应对的问题。

吴宗友先生讲过咱们的疫情呢,可能是有一个高峰和三个小波在数学曲线上是有所表现的意思,就是疫情反反复复,有小高峰和大高峰。

我认可曾光先生的判断。

本文作者三年来各种疫情防疫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